bt365国际娱乐城  > 专题活动  > 招商引资

安化县2011—2020年竹业发展规划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6-03-11


 

   

 

我国是人类竹文化的发祥地。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竹子是中华民族相依为命的自然之物,它既是人们需要的物质之源,又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之源。早在史前仰韶文化时期,竹子就已为远古先民所用,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竹子更是成为文字书写、文化传播、民族音乐、典籍传承的主要载体。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竹子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历来有松、梅、竹"岁寒三友"之美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雅称,成为历代贤达之士追慕的理想人格。

溯古抚今,人们用竹、食竹、咏竹、画竹,借竹抒怀,托竹言志,在膳食、医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工艺、建筑、园林等众多领域,都留下了竹子的印记,凝炼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竹文化。"竹本固,固以树德;个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竹精神的精辟概括。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类已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竹业已成为一种集经济、文化、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重要产业,人们更认知竹子的重要价值所在,更感竹子是人们共生共荣的伴侣。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加工装备,竹子在新兴领域的研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在建设现代林业,发展低碳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要想富,多种竹,种竹就是种希望,造竹就是造福祉。"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益阳市西南隅,资水流域中段,雪峰山北麓。地理座标界于东径110°4307″-110°5853″,北纬27°5854″-28°3700″之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竹子生长。

2.地形地貌。

安化县地势西、南、北三面高,东面低,呈"簸箕"状。地势特点是南北峰峦对峙,资水自西向东横亘其间,自县境依序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向资水河谷递降,呈一"V"字形巨槽状。地貌以中山为主,次为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地所占比重极小,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78%。境内山体分布甚密,峰岭绵亘,山脊至谷底平距小,垂直高差大,地表切割强烈,峰峦叠嶂,沟壑纵横。

3.竹子资源。

3.1竹林面积

安化县幅员广袤,县域总面积495025hm2,占益阳市国土总面积的40.8%,占湖南省国土总面积的2.34%,列湖南省第三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9.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9.3%,其中竹林面积5.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3.03%

3.2竹子资源

在全县5.2hm2竹林面积中,毛竹面积5.08hm2,占竹林面积的97.69%,杂竹面积0.12hm2,占竹林面积的2.31%;立竹总株数1.5亿株,其中毛竹1.28亿株,占立竹总株数的85.33%,杂竹0.22亿株,占立竹总株数的14.67%;毛竹每hm2立竹蓄积量2520株,亩平立竹168株;杂竹每hm2立竹蓄积量18333株,亩平立竹1222株。

3.3主要竹种

安化竹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资源丰富,自然分布竹种主要有毛竹(楠竹)、麻竹、水竹、花竹、箬竹、凤凰竹、刚竹、箭竹、慈竹、淡竹、苦竹、斑竹、罗汉竹等20余个品种。毛竹为主要经济竹种和栽培品种。

安化县凭借丰富的竹资源和较发达的竹产业,2006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荣获"中国竹子之乡"殊荣,2007年光荣忝列"湖南省林业十强县"行列。

二、产业现状

1.资源培植。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安化县竹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营林措施科技含量很低,基本没有进行低产竹林改造、丰产竹林培育和毛竹新植,竹资源培植主要依靠竹林扩鞭自然增长,生产力较低,全县竹林面积较长时间维持在3.3hm2左右,亩平立竹蓄积120株左右。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林业发展的地位提高,中共安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重视竹业生产,加大了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每年以2000-3300hm2的进度实施毛竹低改,每年新植毛竹700 hm2以 上。进入21世纪后,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逐年加大竹资源培育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由2000年前的每年不足3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以上,使安化县的竹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每年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3300 hm2以上,新植毛竹1000 hm2以上。根据安化县"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最新森林资源数据更新资料显示,全县毛竹面积已由前期调查的3.23hm2增加到5.08 hm2,面积增加1.85hm2,增幅达57.28%;立竹总蓄积由0.5958亿株增加到1.28亿株,增加0.6842亿株,增幅达114.84%;单位面积株数由前期调查的每亩122.3株增加到168株,亩平增加立竹45.7株,增幅达37.37%。同时,毛竹林分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立竹眉径平均增粗近1cm,毛竹枝下高平均增加近0.8M,集约经营的丰产竹林约3hm2,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近60%

2.竹加工业。

2.1发展沿革

安化县竹加工业虽历史悠久,但发展相对滞后,加工水平较低。历史上,安化竹子主要用作造纸原料,根据民国36年《湖南省建设汇编》第七期刊栽:"安化、新化、益阳所产迷信用纸,数量之多,冠于全省,造纸原料80%是竹料。"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经济》杂志亦载:"安化山广竹多,产竹造纸......全省依产纸的区域划分,安化实居第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安化竹纸生产鼎盛时期,曾有竹纸作坊逾千家,主要生产迷信用纸,年产土纸数千吨。文革以后,随着迷信用纸的社会需求锐减,大部分竹纸作坊关闭。至上世纪80年代,全县竹纸作坊保留不足百家,此期间另有在农村个体手工业基础上衍生发展的20余家竹器加工作坊,全县竹加工业停留在手工业和半机械状态,工艺流程简单,加工品种单一,主要以竹家俱、农具、生活用品为主,生产缺乏规模,竹材加工率不足10%。该时期全县竹业总产值不足8000万元,其中竹加工产值仅600万元,竹业生产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约2000个,其中竹加工从业人员不足500人。

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县、乡(镇)党委、政府对竹产业建设开始关注和重视,每年安排竹资源培育和管护专项经费,全县竹产业经营管理集约水平逐年提高,产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末,全县竹制品企业发展至47家,但产品仍以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卫生筷、竹胶板等初级产品为主。此期间全县竹材加工率达到50%以上,竹业总产值达2.5亿元,其中竹加工产值1.5亿元,竹业生产提供社会就业岗位3.5万个,竹加工从业人员近4000人。

进入21世纪后,由于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防林、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在安化的启动实施,县委、县政府把握发展契机,把林业作为与矿产、水能并重的全县三大基础产业,把木竹产业列入县域经济建设的六大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竹产业发展,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竹产业发展上来。尤其21世纪初叶,随着民营资本的崛起和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外地资金的进入,全县投入竹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量已逾2亿元,这个规模超过了前20年的总量,使安化竹产业发展活力倍增,特别是竹制品加工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

2005年至2007年,是我县竹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竹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6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42家;5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规模企业18家;1000万元以上的竹加工骨干企业12家;年产值上亿元的竹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家。产品涵盖了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食品、竹化工、竹胶板、竹地板、竹工艺品等七大类,400余个品种。此期间,全县竹材加工率达到90%以上,2007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到8.68亿元,其中竹加工产值6.88亿元;竹业生产提供社会就业岗位6.28万个,其中竹加工从业人员逾2万人;竹业总产值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49.7%;竹业税费占全县林业总税费的50.06%。该时期安化竹业与木业对地方经济建设和财政的贡献可说是二分天下,各占半壁江山,可见安化竹业在全县林业产业体系和县域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拉动县域和乡(镇)经济发展,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贡献巨大。在主要竹产区,竹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2.7%,全县逾50%的农户从竹业发展中直接受益,竹加工为全县农民人平增收400余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15%以上。

2.2产业现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低迷,对以加工生产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我县竹产业冲击很大,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竹产业开始呈现疲软态势,生产不景气,日益下滑。进入2009年以后,这种下滑趋势愈演愈烈,刚刚起步的我县竹产业难以抵御金融风暴冲击,几乎50%以上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转产状态。据2012年年检注册资料统计,全县竹制品加工企业已由2007年的126家锐减至62家,减幅达50.8%之多,其中颇具生产规模的竹制品专业生产厂家仅保留5家,只占竹制品加工企业总数的8%

2011年安化县林业统计年鉴资料统计,全县林业总产值为20.17亿元,其中竹业产值7.25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35.94 %,比竹业全盛时期的2007年占比49.7%下降13.76%,比2007年竹业总产值8.98亿元净减1.73亿元,减幅19.27%。竹产业的严重滑坡,使竹业与木业并驾齐驱,二分天下的景象已风光不再。

三、发展原则

安化县竹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规划先行,布局合理,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先行,低改培育为主,实施分类经营;坚持突出重点,办点示范,辐射推广,稳步推进;坚持精深加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资源培育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培育的良性循环;坚持科技创新,鼓励竹加工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集聚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多元化、最大化。

四、发展规划

安化县竹产业虽已颇具规模和一定基础,但与"中国竹子之乡"的其它兄弟县、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与竹业发达的竹乡县、市比较,差距更大,仅停留在竹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在竹资源培育和竹制品加工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安化县未来竹业发展规划与对策,是摆在县委、县政府、全县务林人和广大林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11]95号《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领导关于加快全省竹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安化县国家现代林业建设总体规划》、《安化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应将竹产业建设摆在全县林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培训资源为基础,以创品牌为核心,以集约经营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协会为纽带,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作为未来安化县竹产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按照指导思想,统筹规划,审慎决策,客观定位安化县竹产业发展规划,达到并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2015年,全县竹林面积发展到85万亩,立竹总株数达到1.6亿株;建设竹林道500公里;建设竹建材、竹纤维纺织、竹材制浆造纸、竹食品、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竹化工、竹文化生态旅游等8大产业集群;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对财政年贡献达到0.5亿元以上;竹业收入占重点竹产区竹农年收入的50%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上。2020年,全县竹林面积发展并稳定在90万亩以上,立竹株数达到1.8亿株以上;建设竹林道1000公里;8大竹产业集群颇具规模,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对财政年贡献达到1亿元以上;竹业收入占重点竹产区竹农年收入的60%以上,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到2025年,力争将我县竹产业打造成50亿产业。

要达到并全面实现以上发展规划目标,必须立足安化县情和竹业发展现状,结合安化县现代林业建设总体规划和"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采取以下对策,来确保安化竹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政策引导,保障竹业稳健发展。

1.1提供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尤其是竹产业发展的的扶持政策,要吃深、吃透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领导关于加快湖南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政策引导,引领我县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赋予竹产业在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竹产业在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安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安化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总体规划》与《安化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二是对现行林业政策、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在竹产业建设中又迫切需要的规范性政策文件,要结合安化实际,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行文明确。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为竹资源培育、竹产业结构调整、竹林和林地流转、招商引资和竹产业发展等提供政策依据和政策保障。

三是为加快我县竹产业建设进程,应将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从《安化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第二类"条件准入类"升格为第一类"鼓励类",为我县竹产业构建良好的建设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确保安化竹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2加大领导力度。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竹产业建设的领导力度,组建专业化的精干、务实、运转高效的县竹产业建设领导机构,成立县竹产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重点竹产区乡(镇)亦应成立相应机构。领导机构要制定安化县竹产业行业管理章程和相关制度,构建有力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指导和服务全县竹产业发展;产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互助合作,自律管理,依法维权,有序发展。

1.3保持政策稳定。

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竹业发展机制。要加大政策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优化产业建设环境,完善政策保障措施;要加大县、乡(镇)两级政府对竹产业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整合涉农、涉林项目建设资金,向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倾斜。用好的政策和大的投入来稳定人心,稳定林区秩序,充分调动广大竹农和竹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保障安化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竹业素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县竹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调优产业结构,规范行业管理。建立严格的竹业市场管理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对新上马的竹产业建设项目,均需经过项目可研和科学论证,并由县竹产业建设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限制发展低效高耗、科技含量不高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非规模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原则,结合企业年检,逐步将一批能耗高、效益低、环保不达标、无附加值的非规模企业和加工作坊取缔并淘汰出局。通过以上措施,实现资源重组,优化配置,确保资源向竹产业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集结,并以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淘汰落后工艺,运用现代林业理念管理企业,推进竹产业不断整合优化,实现产品换代,产业升级,使全县竹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3.坚持集约发展,创新竹业发展机制。

3.1加强竹资源培育。

以发展毛竹丰产林基地和提高现有竹林分质量为重点,坚持分类经营,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和先进营林技术措施,实行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不断提高优质竹原料供给能力。2011-2020年,规划每年新植毛竹0.1hm2,低产毛竹林改造0.33hm2以上,着力搞好竹资源培育。

3.1.1建立毛竹丰产示范基地。

抓住省里将我县列入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县的有利契机,根据湖南省林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本规划期内,我县规划建设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10000亩,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1年先期在我县重点竹产区羊角塘镇的新良村建立1670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以后逐年辐射推广。通过毛竹丰产林基地的示范效应,在全县推广应用,拉动全县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建成毛竹丰产林基地60万亩,其中丰产用材竹林基地50万亩,丰产笋材两用竹林基地10万亩。在突出抓好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特种工业用竹和工艺原料竹的培育力度,丰富竹业资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3.1.2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竹产业发展的专项建设资金,同时要整合各涉农、涉林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投向毛竹新植、毛竹垦复、毛竹低残林改造、有害生物防治等竹资源培育项目。

3.1.3鼓励企业建立原料基地。

为实现资源常在,永续利用,县政府要出台有关政策规定,鼓励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安化实际,按每消耗1万根毛竹由企业出资新植0.33 hm2毛竹或改造1 hm2毛竹低产林,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竹业原料基地建设制度,以发展和培植资源,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 

3.1.4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竹业。

改善非公有制竹业发展环境,积极营造非公有制竹业发展氛围。以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投资安化竹业建设事业,鼓励全县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竹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对安化竹业发展的投入,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竹业。

3.1.5鼓励企业反哺竹农。

竹加工企业和广大竹农有着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为调动竹农积极性,企业要从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适当提高原材料收购价让利于竹农,对原材料送售大户还可适当给予价外奖励,以鼓励竹农扩大生产,积极培植竹资源,逐步建立竹资源培育-加工-销售-反哺竹资源培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3.1.6建立合理采伐制度。

目前在我县主要竹产区,一直沿用传统采伐习惯,即每隔3年对竹林实行一次超过50%以上的强度择伐,伐后仅留下当年生新竹和部分老弱病残竹,每亩立竹保留不足百株,林相残破不堪。通过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必须改变这一不合理采伐方式,采取逐年轮伐方式进行采伐更新,采伐强度控制在当年生新竹数量的80%(即每亩30株左右)以内为宜,并坚持"砍密蓄稀、砍小蓄大、砍老蓄嫩、砍劣蓄优的"四砍四蓄原则,以利竹林休养生息,提纯复壮,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3.2建立优势产业集群。

要重点扶持竹业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组建安化竹业集团公司。同时,搞好竹产业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整顿产业,优化配置,要将竹产业从目前的分散型向集群型过渡,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完善和配套产业链。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新建或引进1家竹业规模企业为龙头,在小淹或江南镇建立一个上规模、高档次的竹产业园区,在仙溪、长塘、冷市、羊角等重点竹产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若干个竹产业小区,努力把安化竹产业建成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在2020年实现上市发展。

"建玲竹业"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竹业著名品牌,一度是安化竹业的翘楚。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建玲竹业"已改行转产,为了安化竹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千方百计保住"建玲竹业"这一著名品牌,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拿出过硬措施,帮助"建玲竹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激活产业,优化重组,尽快恢复竹业生产,重塑品牌和企业形象,逐步将其打造成安化乃至湖南的竹业航母,引领我县竹业又好又快稳健发展。

3.3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为壮大竹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建立科技人才外派和下派制度。一是实施科技与技术管理干部外派挂职工程,增加内地干部与沿海竹产业发达地区先进企业的交流频率,开拓视野,引进人才与先进技术,增加承接产业转移的后劲和概率。二是从政府及相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到产业一线和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发挥专长特长,学以致用。外派科技人员主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生产建设、产业发展与管理经验;下派人员主要负责下派地竹资源培育、竹产业建设、竹产业管理的技术与市场运作。外派与下派人员的工资福利在原单位,奖惩待遇与挂职地区企业捆绑挂钩。

3.4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策〉的意见》精神,对县直相关部门、重点竹产区乡镇的竹资源培植、竹产业建设和重点竹产业建设项目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并纳入县对乡镇、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范围,作为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目标考核、离任生态审计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3.5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我县竹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现代竹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建立竹业人才培训机制。由政府、部门、企业多方出资设立竹业人才培训基金,制定竹资源培植、加工利用、产品研发、市场运作、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科技人员、领导干部、企业人员到竹业发达地区参加各种竹业论坛、竹文化节、笋文化节、竹博会和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相关培训机构来安化调研、开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竹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升。通过培训与交流,在全县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国际市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能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具有产业开拓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高素质竹业科技与管理人才,为安化竹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到2020年,全县竹业高素质科技与管理人员占竹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由目前的9.4/10000提高至20/10000以上,使安化竹产业的科技含量在发展中逐年提高,竹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3.6建立资金扶持机制。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从2011年起,县财政要设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的发展。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林业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产业扶持专项、扶贫资金、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竹资源培育和加工项目建设。要争取中央财政贴息,对重点资源培育项目和竹加工龙头企业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竹产业建设的金融支持。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把竹业建设纳入重点贷款范围;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对竹产业建设实行长期限、低利率的信贷扶持机制;要适当放宽对竹产业建设的贷款条件,加大对资源培植、规模以上企业和优势产业项目的信贷扶扶力度,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竹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推动银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在市场融资过程中,县、乡(镇)两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服务,竹林、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

竹加工企业要加大金融安全区创建力度,政府和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诚信,增强企业经营集约度和透明度,促进企业经营行为逐步达到金融机构放贷条件。

同时,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我县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资金来安化投资开发竹产业。

3.7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明晰竹林、林地权属的基础上,以县政府名义制定竹林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明确流转范围、方式、原则、程序,建立竹业流转平台。同时,成立安化县竹业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交易中心,促进竹业生产要素依法依规有序流转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竹资源和竹产品市场的潜力。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丰产竹林基地建设,促进竹资源增长、竹产业发展、竹农增收和竹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转变,加快竹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要引导带动能力强的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资源、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通过兼并、联合组建大型竹产业化企业集团,推进龙头企业产业集聚。

要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我县竹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8构建和谐发展机制。

坚持优质服务宗旨,加快政府和部门职能转变,以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功能,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清理整顿林业行政行为和行政收费事项,优化竹业建设环境,规范竹业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构建安化竹业和谐发展机制。

4.坚持纵深发展,全面推进竹业建设。

我县竹产业具有一定广度,但深度不够,产业建设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生产力较低,林地产出率不高。全县竹资源总量虽较大,但单位面积产量偏低,比浙江安吉等竹业发达地区平均低30%以上,林地产出率综合经济效益仅占发达地区的30%左右。

二是能耗高,综合效益低。我县竹加工大多为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能耗居高不下,初级产品居多,高、精、尖产品匮乏,竹产品市场份额少,缺乏竞争力,附加值很低。据调查测算,我县原竹均价700-800/吨,加工产品均价1200/吨左右,增值幅度约50%,但扣除原辅材料、水电、劳务工资、设备折旧等生产成本后,几乎无利可言,如管理不善,甚至负利经营。我县竹业加工目前的主要贡献是提供了社会就业岗位,转移安置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但利润空间和对财政的贡献较小。

三是竹产业建设有广度,但深度不够。目前我县竹业在资源培植和加工利用方面虽有一定广度,但竹制品加工仍以竹胶板、竹卫生筷、竹地板、竹家具等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的高端竹产品几乎空白。竹食品(竹笋系列加工、竹饮料、保健品等)、竹化工(竹炭、竹醋液、竹浸提物、竹医药用品等)、竹纤维(纺织、针织、编织等)、竹工艺(竹雕、装饰、包装、纪念品等)、竹家居(家居装饰、系列办公用品等)等仍是一片处女地,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潜力巨大。

四是竹产业链不配套,难形成规模。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不规范,资源配置不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景气。由于我县至今尚未建立竹产业园区,使得竹产业一、二、三产业上下不配套,竹制品初、中、精加工上下不配套,竹原料与竹制品供销物流不配套,竹产业建设整体上缺乏功能完备的产业链,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竹产业的发展壮大。

要将安化竹产业打造成规模与支柱产业,必须持审慎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定位,积极应对产业建设中存在的软肋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现代竹业建设之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耳尔 产业建设软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拓展产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使安化竹业健康有序、全面发展。

4.1提高林地产出率。

增加竹林培管科技含量,大力推广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和先进营林技术措施(如垦复、抚育、勾梢、生物防治、滴灌、施放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合理采伐等),合理调剂材用林和笋用林比例,毛竹逐年提纯复壮,林分密度逐年增加,林分质量逐年提高,极大限度地提高林地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4.2提高市场竞争力。

4.2.1提高准入门槛,消除"同构"现象。

新上马项目要由县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把关,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能够与现有企业形成产业链的、能够起到示范辐射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优先批准与扶持;产品与县内现有企业主打产品相同和设计能力年产值低于2000万元的非规模企业坚决不许上马;现已严重"同构"的非规模企业,可以在县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或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尝试兼并或联合组建成上规模的产业集团进行统一经营,规范运作。

4.2.2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节约。

从严控制或禁止原竹直销出境,加大原竹和半成品稽查力度,对于原竹和半成品出境的,要按县内竹制品税负最高标准征收税费,做到"资源不出县、县内全开放"。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淘汰一批资源能耗高、综合效益低的粗放型企业,确保资源向规模企业集结,保障规模企业的高效运转;引导资源节约,保证资源消耗对财政的贡献率;同时降低境外材入境门槛,简化境内原材料流转手续。

4.2.3打造公共品牌,形成良性循环。

我县竹加工企业"同构"现象严重,大宗产品和主打产品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市场指导价,是造成业内无序竞争,恶性循环的主要根源。要以县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或竹产业行业协会的名义,对我县主打竹产品和大宗竹产品统一注册几个公共品牌,统一行业标准,统一指导价格,统一市场运作。在全县主要竹产区和竹产业园区指定数家有一定产业基础、诚信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定点生产,协力打造公共品牌,建成规模产业,可有效降解业内无序竞争,形成良性循环,整体提升安化竹产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2.4建立协调机制,促进和谐发展。

针对竹产业和竹资源消长紧密相关的特点,要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与农户在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环节间的利益平衡协调机制,规范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管理,避免重征税费,规避业内恶性竞争,促进产业和谐发展。

4.3增加广度和深度。

我县竹业覆盖的广度有限,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主要是竹食品、竹化工、竹纤维、竹家居等方面,目前还是一张白纸,可写好的文章,可描美的画图。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支持、项目配套、民间融资、招商引资等措施,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上马年产1万吨竹笋食品系列加工项目1个;新建年产5000吨竹炭、20吨竹醋液竹化工生产线2条;新建年产5000吨竹纤维生产线1条、竹纺生产线(服装、毛巾、床上用品)3条;新建年产5000套竹系列家具、办公用品生产线1条;至"十二五"期末,实现竹产业年综合产值15亿元,对财政年贡献0.5亿元。到2020年,达到竹食品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年产竹炭1万吨以上,竹醋液50吨以上,竹纤维1万吨以上,竹系列家具、办公用品1万套以上生产规模,实现竹产业年综合年值30亿元以上,对财政的年贡献达到1亿元以上。

同时,通过科技支撑,组织协同攻关,在竹产品的纵深开发上做足文章,在全县重点扶植和培养3-5家竹业龙头企业,着力搞好竹产品的梯级加工、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逐步将竹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产业。

4.4配套完善产业链。

产业链不完善,是制约我县竹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发展现代竹业,必须把产业链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从扶持政策、保障机制、项目规划、社会服务、产品研发、梯级加工、材料供应、产业信息、市场运作、产品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全方位配套完善竹产业链。据此,建议在小淹或江南镇建立1家县级竹工业园区,在其它重点竹产区乡镇建立若干家竹工业小区,将规模内竹业企业由分散经营向竹工业园区和竹工业小区集结。通过竹工业园区和竹工业小区的建立,使竹产业一、二、三产业上下配套;竹制品初加工、细加工、精深加工上下配套;产品研发、加工、流通上下配套;竹半成品、成品、高端产品梯级开发配套;企业生产原辅材料供应上下配套;产业信息、市场运作、售后服务对接配套;逐步建成功能完备的竹产业链。

5.坚持林权改革,构建林权流转平台。

坚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在明晰竹林、林地产权的基础上,以县政府名义制定竹林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明确流转范围、原则、方式、程序,构建竹林、林地权属流转平台;成立竹业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交易中心,促进竹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竹资源和竹产品市场的潜力,促进竹资源增长、竹产业发展、竹农增收和竹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传统竹业向现代竹业转变,加快竹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6.坚持品牌战略,建立竹业市场网络。

安化县现有62家竹加工企业,但产业上规模的企业寥若星辰,仅占8%,在众多的竹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仅有建玲竹业的"建玲牌"竹地板和湘宏竹业"湘中牌"竹胶板2个,获得湖南省名优产品称号的仅有"建玲牌"竹地板1个。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建玲竹业已停产转行,县内10余家颇具规模的竹地板、竹胶板加工企业已纷纷停产或转产,正常生产运转的硕果仅剩湘宏竹业1家。

安化竹业要发展壮大,首先,县竹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和行业协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建玲竹业和其它规模竹业摆脱困境,走出发展低谷,激活产业潜能,促使建玲竹业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重新担纲安化竹业龙头,领军安化竹业发展。其次,增强品牌意识,坚持品牌创新,实施大企业、上规模、高科技、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力争在 "十二五"期间创立3-5个竹业知名品牌,竹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以上;到2020年,竹业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竹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个以上。通过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使我县竹业逐步向资源节约型、环保生态型、高新技术型、集约经营型的规模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安化竹业集团和竹业航母。

由于安化竹制品在加工原辅材料、产品结构、规格、型号及产品市场等方面"同构"现象十分严重,产品市场分额较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县主打竹产品除在国内少数几个大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点外,整体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发展不平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竹业市场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实现网络经营,上市发展。一是要建立国内营销网络体系,让安化竹产品走出湖南,与国内市场接轨;二是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主要竹产品要取得国际环境标识和质量体系认证,使安化竹产品冲出国门,与WTO接轨。

信息来源:bt365国际娱乐城管理员 | 责任编辑:bt365国际娱乐城管理员